很多人應該有吃過帶有綠色汁液的蝦膏,蝦子是活的或是也很新鮮的,但是煮好後的蝦子,蝦膏就是帶有綠汁,綠汁味道帶點苦澀,其實那是沒有加一道淨水蓄養的手續,加了蓄養就能解決這問題,但是這些問題賣家從來沒有向消費者提起也沒有主動的處理,只圖個方便行事,如果碰上虛弱的蝦子更是不可能做這個步驟,所以消費者也是大多在完全處在不知道的情況下購買,造成想買好蝦的消費者只能靠運氣的冏境,所以我就發了這篇讓大家參考,下圖是剛抓起後用乾淨的海水打氣蓄養(圖片為林寶提供)。
1.當蝦子蓄養數小時後,蝦子會逐漸排掉那些產生異味的物質,可以看見桶子周圍有很多綠色的泡沫。
2.蓄養好之後的蝦子,綠汁會不見變成正常的橘黃色蝦膏,也能清除沙腸,這樣還能應對年青消費者不會挑沙腸的問題。(我用綠汁這詞是因為我不想去解釋那綠汁是什麼…)。
蓄養過的蝦子香氣更純淨,不帶藻類的異味,這才算吃蝦,誰叫我不愛那味道,蝦就蝦的味道幹麻要多其他的,而且苦澀苦澀,那膏不吃也罷,我這樣說對吧,多一道工,讓味道純淨無雜味,沒什麼好爭執,吃了就知道。
賣家願意多付出這一步驟嗎??各位願意多付點錢去購買嗎??
別說低價也別說高價,如果買賣兩家都沒多付出點,台灣是不會有優質的食材,永遠只剩在低價徘徊的劣質品。







還有要補充的一點,別把紅頭當成蝦膏,那是不新鮮的開始,黑頭也是前置處理不良,之後蝦子會加速黑頭,然後頭一摸就快分離了,照片上的蝦膏可是整塊好好的,這也是新鮮的特徵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