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找基隆在地醬料廠商之旅 第一天

目的 跟 目標
預定目標是找尋基隆市主要的三家醬油跟醬料廠商: 乾記行、明星醬油、三興醬油,並且尋找基隆在地的相關醬料廠商。
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乾記行的丸進辣椒膏,但其餘兩家醬油廠商都在網路上找不到資料,因此專程跑一趟基隆補充資料。
由於基隆在秋冬是雨都出名,濕氣重,而且日照時間不長,原本就不適合作醬油發酵。
雖然基隆丸進辣椒膏很出名,我也覺得該辣椒醬不錯,在台北也可以看到使用丸進味噌的店家,但就僅如此而已,出了基隆、台北就沒了。
所以這些在地醬料廠商是怎麼經營的,當地料理是如何搭配的? 當地人對於在地的醬料產業愛用度為何? 這些都是我這次想知道的重點。
而且我全程都是用走的,我可不想錯過任何可以注意的重點。
(於是才能找到了在地的『馬記齊魯蔴油』、『王冠牌(幸福牌)黑醋』、『湯匙牌美奶滋』。以及搬來基隆後所找到的劉家花生店花生醬。)
首先從台北出發到基隆,搭乘國光號一下子就到了。(比從我家出發到嘉義市還快,班次還更多更便宜)
到了基隆就可以直接看到壯觀的港口景色。
饅頭與大腸圈、醬油膏、辣椒醬、基隆乾麵
由於到達基隆時間是中午11點左右,所以先去找吃的了,看看在地人排隊的是什麼?
首先找到的是饅頭跟菜肉包,饅頭我下次應該要選焦一點的比較好吃,菜肉包不錯吃。
然後看到隔壁大腸圈有人排隊在等外帶,應該也是當地人常吃,於是也就內用點了大腸圈、竹輪
用的應該是丸進辣椒醬,有明顯的味噌顆粒感。
大腸圈蠻超值的,豬油跟油蔥是個重點。不過即使店家的豬肺處理的已經很好,但豬肺還真的是不好吃,血腥味太重,真的沒必要吃。(豬肺是最沒有價值的,也是最容易感染疾病的豬內臟.)
我發現基隆人吃醬油膏吃很重,就連辣椒醬也不遑多讓。醬油膏等都是便宜的黃豆麥營業級醬油,然後配上蒜頭、辣椒等,至於辣椒醬就幾乎都是丸進辣椒醬或明星甜辣醬。
大腸圈隔壁又是一家麵店,剛好一位太太就端來乾麵。
基隆人就連乾麵也很有特色,都是白色一片,當地又稱廣東麵。油蔥代香等著配醬油膏跟辣椒醬。而且還真愛吃乾麵啊,甚至標榜的就是賣乾麵。

另外,物價真的有點便宜(除了廟口夜市之外,但廟口夜市用的醬油也都不好! 除了常見的金蘭、明星,另外還有鬼女神、神鬼、台山、金梅、萬泰醬園)。 有些東西還比我在嘉義市買的便宜。這也難怪店家會非常介意醬油價格,拼到當地只剩一家醬油廠。
明星醬油廠
這家醬油廠在菜市場裡面,經我跟當地已歇業的醬油廠商跟雜貨店確認,這是基隆碩果僅存的醬油廠。(本來基隆有很多家庭加工醬油廠,現在都關到只剩一家。)
靠近之後,可以看出廠房太小,根本不可能搞發酵。但還是聞到明顯的發酵臭味。(這臭味還是明星醬油膏的特徵。)
旁邊就放置味台的醬液跟雲林信川鹽漬辣椒的桶子,所以是拿醬液來做加工成醬油跟醬油膏,醃漬辣椒加工後成辣椒醬。
發現工廠裡有人,於是就詳問相關的事情,結果該員跟我幾乎無法溝通,他講的我聽不太懂。我只好說明是要買醬油的,但我第一看過去的都是加焦糖色素的死黑醬油,這我就不要了,問他還有沒有其他的? 特別是小瓶的?
然後就跑去拿了一瓶4L營業用桶裝淡色醬油給我,然後再確認有沒有小瓶的?他說沒有,只有4L的包裝。但我看這淡色醬油的醬色還真淡啊~! 買回去研究看看好了。
(後來才知道基隆常有一些白滷或白斬肉的料理,需要用如此超級淡色的醬油。)
補充說明:明星醬油跟甜辣醬可是相當受基隆店家的使用,其只有營業用包裝,但在基隆的麵攤、小吃攤均可看到。由於明星甜辣醬較為鮮甜也便宜,所以很多求低成本的店家會使用,甚至還稀釋調味使用。
![]() |
明星醬油廠 |
![]() |
明星醬油旁 |
![]() |
味台的醬液 |





收到醬油的後來有跟我說,其將醬油要煮了兩天就可以聞到醬油豆味,一開始根本聞不到醬油味。


其實後面有類似發現金山鴨肉應該有用明星醬油的產品。因為明星醬油膏的特殊臭味跟鹹味很明顯! 一聞一吃就可以確認是用明星醬油膏了。
另外明星的甜辣醬就看其沒有明顯的味噌顆粒,味道只有鮮甜味為主的就是明星的甜辣醬。因為其鮮味根本不是味噌或發酵辣椒豆瓣的鮮。


其實明星醬油的產品在基隆廟口、基隆市、安一路、金山等北海岸地區都可以看到有店家使用! 算是基隆當地專門經營營業用醬油跟調味料的廠商。
乾記行
現在週六、週日均是公休日。所以我當然撲空。
這是基隆最成功的醬料廠商,如果還有經營問題的話,基隆就沒有基隆當地特色的醬料了。
丸進辣椒醬是我本身冰箱都會備有一罐的調味醬,本身是夠辣、夠鮮的! 而且是自然的鮮,且韻味足,而非像是明星甜辣醬用得是鮮味劑,鮮甜一下子就沒了。
但由於很辣(這純的就辣,跟一般甜辣醬相比之下,真的會辣!),所以不少基隆店家都會稀釋調味後才給客人使用,一來降低成本、二來降低辣味提升甜味。但由於店家本身要注意稀釋後使用是否會變質的問題,最好是調味後重新煮沸過會比較安全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: 基隆人都會稱之為『馬路進(音)辣椒醬』,其中媽路是以日文『丸(マル)』來做發音,日文的『丸』指的就圓形或圓圈。因為丸進辣椒醬的商標是 『"圓圈"中有個"進"字』,乾記行又把此商品命名為『丸進辣椒醬』,因此當地會念為『マル進』,不懂日文的就誤認為此辣椒醬叫做『馬路進』。
這家有臉書,可以上去問問題。
![]() |
只要是基隆雜貨店,都有丸進辣椒醬 |
![]() |
星期六、日是休息的 |
![]() |
從這裡就可以聞到濃厚的發酵味 |

商品有味噌、辣椒醬、甜麵醬、豆瓣醬。可以直接買喔!也有零售的丸進辣椒醬。
有時會看到店家正讓味噌熟成,後面是工廠。中午會休息喔!
甜麵醬是有添加醬色才會這麼黑,主要原料是:黃豆、大麥片、精鹽、醬色、麵粉大米製成,主要用在烤鴨或炸醬麵上。(這是店裡老先生教的!)
金龍肉焿
羹湯有夠鹹,一喝就直接一股醬油味,感受不到好湯頭。肉焿則是更鹹,鹹到應該是當成小菜放在白飯上面配著吃,而且在港口不用魚漿用澱粉?
就連坐我隔壁車子業務的女友,業務跟老闆談事,但女友則是湯喝完了,肉焿卻剩一大堆。
三興醬油
走來這就發現三興醬油行已經歇業了,一剛到就已經沒有一般醬油該有的發酵臭味,而且都沒有人在,在失望之際,我就賭賭看能不能遇到工廠的人。
![]() |
三興醬油 |
結果非常幸運的,剛好我有遇到該廠的相關人員騎摩托車回來,說其已經歇業半年,主要原因是人工成本不堪負荷,而且政府法令越來越嚴苛,什麼空污稅、工廠認證等,搞的決定不做這個從老父親傳承下來的家庭加工行業,有些設備才剛不久賣掉出清。現在基隆醬油廠應該只剩明星醬油,但應該是苦力硬撐。
其也不諱言說是跟味台進醬液來加工製成醬油跟醬油膏。(很多雜貨店對於三興醬油的印象就是:『醬油膏』。而且對其父一輩的評價很高。) 其醬油膏是用麵粉當黏稠劑。
但其烏醋跟甜辣醬就非常耗工耗時:甜辣醬或辣椒醬的辣椒都是向雲林進的醃漬好的辣椒,然後加上他們自行醃漬發酵半年以上的醃紅蘿蔔,麵粉等熬煮後製成。每次都要搞上一兩天才能完成。而且他非常自豪他的秘方:紅蘿蔔,每年定期大量採購,然後請人弄成簽、攪和粗鹽逼出澀水,然後放置於發酵槽裡,發酵半年才可取用。每次做甜辣醬都要用上半槽的紅蘿蔔。如果不用紅蘿蔔,沒有辦法帶出好看的顏色跟甜味。不過已經停業了,所以也不怕讓人知道秘方了。(我當時可是第一次知道可以用紅蘿蔔做辣椒醬跟甜辣醬,而且還要醃漬半年,這東西多費工啊?)老伯還帶我去看紅蘿蔔的發酵槽。然後弄好了鹽漬紅蘿蔔,還要炒麵粉、拌辣椒,慢慢煮慢慢煮才能煮出辣椒醬跟甜辣醬。
另外烏醋還要加上中藥材煮上半天以上才能將香味煮出來,不然烏醋哪會香?
後來談到工研回收過期醋的事,我就說醋根本沒有保存期限的問題,他就直接回:『沒錯!你內行的!醋根本不會壞』
但就是太辛苦了,成本又太高了,而且基隆的店家大都只會介意價格,不介意品質,所以就決定收了。
離別時,他還建議我買醬油就是要買倒醬油時,邊緣有金黃色色澤的醬油,其才是好醬油。他個人非常推薦金味王的醬油,色澤漂亮,醬油又甘不死鹹。
捨己救人 周阿根紀念碑跟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
雜貨店與基隆三寶
對於這幾天有感覺到可疑人物的基隆店家,我說聲抱歉,其實我用眼光一掃,就可以過濾大部分的醬油品牌跟產品,所以我都會探頭看看,如果有我不熟悉的產品,我才會進店採購。
我發現基隆大都是大品牌的黃豆麥醬油,少許的或許有大同的白蔭油,再來就是只看到一家藥妝店有放黑龍的黑豆醬油。並沒有像是嘉義東市場那樣,每一家雜貨店都是有擺放嘉義當地廠商的醬油。(全聯? 全省的全聯賣的醬油都幾乎一樣…從來沒賣過地方性的調味料的)
這是我走到三興醬油廠的路上,發現一家雜貨店擺放的商品比較特別。(雜貨店:202基隆市中正區義二路187號,華豐號)
於是就進去一看,除了丸進辣椒醬,我直接挑了兩個我都沒看過的。
結果雜貨店的小姐跟我講的,你買到的就是『基隆三寶』
在地的『乾記行丸進辣椒醬』、『馬記齊魯蔴油 小磨香油』、『王冠牌(幸福牌)黑醋』就入手了。
基隆故事館
回味紅燒鰻焿
第一天發現的基隆特色
![]() |
一大堆麵館,大都有餛飩湯,備有大量的醬油膏跟辣椒醬 |
![]() |
吃飯時間要排隊買便當,很多都兼賣肉焿跟肉焿麵 |
另外,基隆的咖啡店好多啊~! 而且已經是日常生活就該泡咖啡店過優閒日子的樣子,很多長輩都在咖啡店休息喝咖啡。
馬記齊魯 小磨香油
王冠牌烏醋
開瓶之後的感覺是:可樂? 香味很可樂,不酸,但微甜,稍微稀釋加冰塊加點果糖應該可以當成冰飲喝。 整個就是重中藥香料香氣的感覺。但真的都不酸,也沒有釀造醋的香氣。
續篇 請繼續 尋找基隆在地醬料廠商之旅 第二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