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長輩們對於台灣早期烏醋的印象只有兩個品牌
對於民國80年之前,所有的長輩們對於烏醋的印象,就只有兩個品牌:
【一個就是百年歷史的五印醋,另一個就是嘉義台榮的桂香醋!】
我那位做過廚師的二哥還說: 『當時根本沒見過工研烏醋啊,更別說用工研烏醋來做辦桌料理!』『所以嘉義早期當時幾乎所有有用到烏醋的料理,幾乎就是桂香醋或五印醋了!』
然後我一位天天煮滿滿一桌好菜的同學:『 我媽都用這個(桂香醋)煮魚,這味道是用普通黑醋煮不出來的 !』
而我則是每次看到我愛吃的店家都是用這瓶黃色貼紙玻璃罐,辦桌時, 總舖師更是一次好幾罐桂香醋放在桌上備用。
因此我從小到大在嘉義吃到辦桌總舖師、餐廳大廚的煮的大菜,以及我小時候吃到的煮魚、煎魚,以及什錦炒麵、肉羹麵、鴨肉羹、生炒花枝、鱔魚炒麵、錦魯麵、土托魚羹等幾乎全是桂香醋的味道!
但我真的不知道桂香醋真的這麼特別! 而且製造商就在嘉義!
難怪我到北部之後,用了工研烏醋、東洋烏醋、五印醋,全部都煮不出我小時候的嘉義味道。到了專業攤位點了家鄉小吃,卻能用聞的就知道不是故鄉味~! 更別提到一入口後的失望感。
原因就是少了嘉義產的桂香醋!
試醋: 三餐都吃烏醋料理,都請店家不加烏醋!
早餐 肉羹麵,請店家不要加烏醋!
中餐 蚵仔麵線 ,請店家不要加烏醋!
晚餐 大滷湯餃,跟店家確定是用烏醋後,請店家特別不要加烏醋!
早餐 肉羹麵 中餐 -蚵仔麵線 晚餐-大滷湯餃
這醋真的香,真的是香! 一開瓶雖然也是先一股可樂味,然後這醋的香氣,就讓我一一回憶起小時候在嘉義吃到的所有料理氣味跟味道了!
醋味是酸溜酸溜,不是死酸也不會影響到食材的原味!
好的醋會降低鹹味,而不是增加鹹味! (工研、穀盛,會增加鹹味的就是在說你們!)
既可有效去除料理的腥臭味、降低鹹味,然後吃完全身有股『不輸香油的香醋味!』
這才是我從小最愛吃的雜菜湯的香氣啊! 難怪我去北部吃的辦桌雜菜湯就是不對味!
醋差太多太多! 香氣、味道、酸味都完全不同等級! 也難怪我在北部吃了總是一股失望感!
而且是今天買明天開就有的好滋味! 不用陳放! 即可有溫和酸溜的滋味,以及名副其實的桂香味! 吃完用了桂香醋的料理之後,全身飄散著一股香醋味!
『真香!』
店家都有問我這醋有這麼好嗎?
每個都是天天要用烏醋的老闆,只要拿過去聞過之後,每位店家都說:
『真香!』
雖然真的很香,但為何叫桂香醋呢?
烏醋除了一定要天然釀造醋之外,還必須要有好的中藥香料來熬煮出香氣,蔬果來熬出甘甜!
我們來看一下桂香醋的原料成分

台榮桂香醋 原料用了桂子、桂節、甘草、白胡椒等香料中藥,其中桂子跟桂節都是肉桂來的。
桂子即肉桂子,為肉桂樹的幼果。
桂節我猜應該是桂枝,為肉桂樹的乾燥嫩枝 。
這都是我們常用的香料跟中藥。
也因為使用了桂子跟桂節 ,所以此醋命名為『桂香醋』,可說是名副其實!

缺點:瓶蓋有問題!
應該是廠商認為這醋很好吃,大家應該都用很快! 所以瓶蓋的問題可能沒去重視!
但實際上這個瓶蓋有幾個問題需要去做改善。
1. 會漏,即使蓋緊了還是會漏! 我用膠帶黏緊了,結果把醋帶回家的路程中(將醋直立的狀態,但走路過程會搖晃),就發現醋溢出來了!
2. 瓶蓋跟瓶器的連接塑膠部分太薄了,稍微用力就會拉斷。
但即使衣物被淋上桂香醋之後的感覺還是:
『真香!』
台榮桂香醋瓶蓋會漏,我即使用膠帶將瓶蓋貼緊,但是跟我上下班的路途中,醋就跑出來不少。 台榮桂香醋瓶蓋會漏,應該是瓶蓋的模具需要做修模或換模了,因為不只會漏,而且連結的塑膠部分幾乎是輕拉即斷
桂節是肉桂皮切成段狀才得名,跟桂捲做分別,。植物來源大致相同,但因材料品質不同,生長年份少者無法加工為捲狀,會用行話來區分。
讚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