庖丁(ほうちょう,但後來寫成了包丁),其 最簡單的解釋是:料理刀、菜刀、廚刀。
詳細解釋是這樣的:現代中文常用『庖子』來稱呼廚師、料理人的職業,但實際上古時候中文是用『庖丁』來稱呼的。
『庖』是料理場地或廚房,『丁』是從事該專業過活的男人,所以總結『庖丁』就是料理人,跟『園丁』、『馬丁』是一樣的用法。(那男丁的解釋是:在男人群中過活的人…)
但『庖丁』呢,其實也是個非常出名的中國古代名廚!善於宰牛!近乎神技,可查成語『庖丁解牛』。又因為他的解牛神技,就是用他的刀:一把用了19年,殺了幾千頭牛卻依然鋒利的刀。成為歷史上神廚的典範!
但可能廚子身分實在太低,因此歷史上只有記錄他的職業名稱:『庖丁』。
(個人認為這位神廚的名字不太可能真的叫『庖丁』,古代身分低的人跟王是沒資格自題名字的。因此也沒有記錄下此神廚的真正名字。)
日本人很多飲食文化是跟古代中國學的,所以『庖』、『丁』用法跟上述的中文一樣!其實『庖丁』日文原意的確是:料理人。
但日本料理人希望其所用的分解工具:廚師刀,希望能跟傳說中的名廚『庖丁』用的刀一樣利一樣神技,所以用了『庖丁』作為專業廚師刀具的漢字。日後日本就把『庖丁』解釋為料理人用的刀具。
但因為日本人常常會寫錯的漢字(這可舉的例子很多),特別是早期做廚師的,書讀不多,所以也常常會看到『庖丁』寫成了『包丁』。甚至現在讀寫漢字能力較差的現在日本人,都已經全面改用『包丁』這個錯誤的漢字。
跟台灣的『魯肉飯』、『滷肉飯』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現代人也可以將日文中的『庖丁』做以下解釋:
俗話為『菜刀』、『料理刀』、『廚刀』,
專業又臭屁的叫做『專業廚師刀具』。